• Home
    • About
    • Donation
    • Contact Us
  • News & Blogs
  • Member Events
  • Lectures & Seminars
    • Zoom School - Feb 2023: 第1讲 骨伤专题
    • Past Events >
      • Zoom School - October & November 2022: 日本特色针灸法
      • Zoom School - August 2022: 高信拱医生针灸医师必备临床解剖-讲座系列第三季
      • 第4届医林大会 - March 2022
      • 2021年 第九讲 - Dec
      • 2021年 第八讲 - Nov
      • 2021年 第七讲 - Sept
      • 2021年 第五讲 - June
      • 2021年 第四讲 - May
      • 2021年 第三讲 - April
      • 2021年 第二讲 - March
      • 李颂华教授学术讲座
      • 2020 Zoom Lecture 1
      • 2020 Zoom Lecture 2
      • 2020 Zoom Lecture 3
      • 2020 Zoom Lecture 4
      • 2020 Zoom Lecture 5
      • ATCMS 12th Annual Conference, Installation Ceremony & Chinese Medicine Festival Gala
      • 【2020年春季学术讲座】
      • 【2020年春季学术讲座】ME
      • 【2019 WINTER LECTURE】ME
      • 【2019 WINTER LECTURE】
      • 【第二届针灸痛症高级培训班暨金匱要略治痛和妇科疾病的选方应用】
      • 【第二届针灸痛症高级培训班暨金匱要略治痛和妇科疾病的选方应用】ME
      • 【章瑛教授-美容美体精准针灸】
      • 【章瑛教授-美容美体精准针灸】ME
      • 【王富春教授针灸临床特色讲座】
      • 【王富春教授针灸临床特色讲座】ME
      • 医林大会系列(一)
      • 医林大会系列(一)会员专享
      • 【符仲華博士首次美国傳授浮针和演示】
      • 【符仲華博士首次美国傳授浮针和演示】会员专享
      • 【 SEMINAR - Dr. Fu's Floating Needle Technique 】
      • Pain Management Forum
      • NE【王启才教授纽约学术讲座和演示】
      • ME【王启才教授纽约学术讲座和演示】
      • 【2018年冬季学术讲座】
      • 【2019年春季学术讲座】
      • 【2019年春季学术讲座】ME
      • 【 健康保险可携性及责任法 】
      • 【2019年春季学术讲座】
      • Zoom School - June 2022: 钟士元--易罐治疗临床各种病症的思路和方法
  • Up Coming
ATCMS
  • Home
    • About
    • Donation
    • Contact Us
  • News & Blogs
  • Member Events
  • Lectures & Seminars
    • Zoom School - Feb 2023: 第1讲 骨伤专题
    • Past Events >
      • Zoom School - October & November 2022: 日本特色针灸法
      • Zoom School - August 2022: 高信拱医生针灸医师必备临床解剖-讲座系列第三季
      • 第4届医林大会 - March 2022
      • 2021年 第九讲 - Dec
      • 2021年 第八讲 - Nov
      • 2021年 第七讲 - Sept
      • 2021年 第五讲 - June
      • 2021年 第四讲 - May
      • 2021年 第三讲 - April
      • 2021年 第二讲 - March
      • 李颂华教授学术讲座
      • 2020 Zoom Lecture 1
      • 2020 Zoom Lecture 2
      • 2020 Zoom Lecture 3
      • 2020 Zoom Lecture 4
      • 2020 Zoom Lecture 5
      • ATCMS 12th Annual Conference, Installation Ceremony & Chinese Medicine Festival Gala
      • 【2020年春季学术讲座】
      • 【2020年春季学术讲座】ME
      • 【2019 WINTER LECTURE】ME
      • 【2019 WINTER LECTURE】
      • 【第二届针灸痛症高级培训班暨金匱要略治痛和妇科疾病的选方应用】
      • 【第二届针灸痛症高级培训班暨金匱要略治痛和妇科疾病的选方应用】ME
      • 【章瑛教授-美容美体精准针灸】
      • 【章瑛教授-美容美体精准针灸】ME
      • 【王富春教授针灸临床特色讲座】
      • 【王富春教授针灸临床特色讲座】ME
      • 医林大会系列(一)
      • 医林大会系列(一)会员专享
      • 【符仲華博士首次美国傳授浮针和演示】
      • 【符仲華博士首次美国傳授浮针和演示】会员专享
      • 【 SEMINAR - Dr. Fu's Floating Needle Technique 】
      • Pain Management Forum
      • NE【王启才教授纽约学术讲座和演示】
      • ME【王启才教授纽约学术讲座和演示】
      • 【2018年冬季学术讲座】
      • 【2019年春季学术讲座】
      • 【2019年春季学术讲座】ME
      • 【 健康保险可携性及责任法 】
      • 【2019年春季学术讲座】
      • Zoom School - June 2022: 钟士元--易罐治疗临床各种病症的思路和方法
  • Up Coming

吴中朝教授 ▏​ 艾灸保健与临床攻略系列 主持 胡娟 2022

4/20/2022

0 Comments

 
Picture

​ 吴中朝教授,医学博士学位。中央保健会诊专家,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全国名老中医吴中朝工作室传承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主任医师。中国针灸学会经筋分会主任委员、针法灸法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艾灸分会会长。为《中医杂志》、《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针灸》、《针刺研究》等编委或主审专家。

长期为国内外学术团体、教学单位及广大民众进行以中医类养生保健为主要内容的学术讲座与科普宣传,深受大家好评。先后应邀出访数十个国家与地区进行中医针灸等学术活动、临床医疗、标准制定等。在国家中医管理局两次全国科普专家的评聘中,皆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科普巡讲专家。

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健康之路、科技之光节目;北京电视台养生堂等节目的主讲专家。共进行过十余期的电视节目播讲,受众广泛,以其专业性、科普性、趣味性、新颖性、实用性而评价很高。

为中国政府针灸申遗专家、多个国际标准的中国专家及世界卫生组织的特聘专家。
长期从事中医及针灸临床工作。既能继承传统的中医药的精髓,又能不断开拓创新。理论基础扎实、临床功底深厚,具有丰富的医疗经验和较深的学术造诣。在相关领域提出、研究与应用新的学说与方法。在诊治痛症、养生保健、代谢性疾病、老年病及疑难病症等方面有独到的经验。

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主持或参加世界卫生组织、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等各类课题近20项,其中所主持“艾灸对老年人血液净化作用研究”曾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他研究项目,分别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针灸学会一、二等奖各一项。在国际期刊有SCI文章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先后发表专业论文100余篇,主编学术著作近20余部,出版挂图多套。

附:专业与学习简介:
2007-至今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曾分别任科室主任、门诊部主任、针灸医院院长、针灸研究所副所长职务等。
1978-2006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与工作
其中:2002-2005 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
1983-2006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曾分别任教研室主任、学院副院长等职。
1986-1989 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
1978-1983 南京中医学院本科中医专业(五年制)
吴中朝教授 ▏​背腰肌筋膜疼痛综合症1 艾灸保健与临床攻略系列之四十八 主持 胡娟
讲课提纲



背腰部肌筋膜炎艾灸方略讲授提纲
 
一、背腰筋膜炎生理与病理特点与艾灸方略制定的理论基础
长
厚
宽
广
杂
 
背部肌肉主要有背部浅层肌肉、背部深层肌肉,具体如下:
背部浅层肌肉:背部浅层肌肉如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菱形肌等,第二、背部深层肌肉:背部深层肌肉主要包括竖脊肌和夹肌,竖脊肌是伸脊柱、
在临床上,人体的背部肌肉还有,如岗上肌、冈下肌、菱形肌、小圆肌、大圆肌、斜方肌、背阔肌、下后锯肌、腰背筋膜等组织。
 


具体地说:
1. 浅层:均起自棘突,止于肱骨上端及肋骨,以运动上肢及肋骨。在项部及背上部有斜方肌、背下部有背阔肌。其前方有肩胛提肌、菱形肌和上后锯肌。在腰部有下后锯肌。
2.深层:深层肌主要维持脊柱的挺伸,分为长肌和短肌。
 
腰部肌肉有许多,可分为深浅两群肌肉。
腰部肌肉主要有髂腰肌、腰方肌、竖脊肌等
1. 髂腰肌:属于腰部主要肌肉,主要由腰大肌、髂肌组成,位于大腿腹股沟位置,起自髂窝、腰椎体侧面、横突的位置,止于股骨小转子部位,具有使髋关节前屈、外旋,以及使躯干、骨盆前屈的作用;
2. 腰方肌:位于腰深层部位,在脊柱两侧,主要起自髂嵴部位,止于第1-4腰椎横突和第12肋下缘,单侧腰方肌收缩可以使脊柱侧屈,双侧同时收缩可以使脊柱背伸;
3. 竖脊肌:位于脊柱棘突两侧,起于骶骨背面、腰椎棘突以及髂嵴后部,止于肋角下缘、颈椎和胸椎横突,在竖脊肌收缩时,能够使头、脊柱伸展,如果单侧竖直肌收缩,能够使脊柱侧屈。
 
如果肌肉与运动系统稳定性下降,一般是由于核心肌群的力量薄弱,会导致浅层的肌肉容易紧张、劳损,这是常见的腰部筋膜炎、腰背疼痛的病理基础。
以上显示背腰部肌筋膜基于解剖与生理功能基础上的病理改变、临床症状及诊疗机理。
特点:
——比其他部位的肌肉与筋膜更具广泛性,层面性,主次性,遍布性、差异性-
——有经筋的生理结构基础:运动,滋润,营养,协调,层次,有序,阴阳
——涉及的经筋:足太阳、手太阳、腹部的还涉及足厥阴、足少阳、足阳明、足太阴、足少阴等,特别是还涉及总督诸阳之督脉,如带束腰的带脉,以及夹脊穴
——约束背腰、腹臀筋肉,保证背腰为主的运动,协调身体起立与屈伸平衡,结聚脊柱所属的诸多关节及其骨盆
——病变时损伤机会多、渗出面广,水肿范围大,妨碍运动程度高,且易变紧,变性,增厚,失弹,粘连
——符合经筋的主要病理特征:肿、胀、痛、结、挛、厚、粘、硬
——临床有大面积的背腰部疼痛,麻木,酸胀,僵硬,肿胀,拘紧,痉挛,条索,结节,怕冷,畏寒等临床症状
——故有艾灸病机与诊治理论基础
 
其诊断标准仍然是:
Simons等人于1990年提出,并于1999年Simons等人在年重新定义的诊断标准,根据该诊断标准,即主要诊断标准有5条,次要标准3条:
如果符合五个主要诊断标准和至少一个次要诊断标准则诊断成立。
相对于背腰部筋膜炎疼痛综合征的标准:
主要标准:
1. 局部自发性疼痛; 
背腰部会发生自发性疼痛或不同的疼痛变异反应
2. 自发性疼痛或感觉异常发生在激痛点区域;
背腰部有激痛点,上述区域自发疼痛与感觉异常
3. 可触及受累区域肌肉紧绷或呈条索状;
背腰部紧张,可触及条索状
4. 压痛点沿紧张的肌肉或条索分布;
背腰部有压痛点沿紧张的肌肉或条索分布
5.有一定程度活动度受限。
背腰部相关肌群有一定程度的活动受限
 
次要诊断标准:
1. 反复出现自发性疼痛和按压激痛点时感觉异常;
背腰部疼痛病程持续,反复发作,自发性疼痛和按压激痛点时感觉异常
2. 横抓肌肉或针刺激痛点时可引发至少一次肌肉颤动反应;
背腰部相关肌群,横抓肌肉或针刺激痛点时可引发至少一次肌肉颤动反应
3. 拉伸肌肉或者激痛点注射可以缓解疼痛。
背腰部相关肌群,拉伸肌肉或者激痛点艾灸等可以缓解疼痛
 
从以上标准来看,有征可判,有形可诊,有痛可触,有位可依,皆是针灸方略制定之依据。
 
虽然国外有研究发现,但到目前为止,可采用的诊断标准,并没有被广泛接受的生化、电生理或影像诊断,仅有临床诊断标准,因此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对本病诊断至关重要。
 
  • 背腰部筋膜炎艾灸施治理论与方略
 
1. 以背腰部痹证而施灸
病机特点:
太阳为六经之藩篱
上背部:
多风
多寒
下腰部:
多湿
多瘀
艾灸策略:
——风:散寒祛风,治血祛风(穴,经,药)
——寒:温经通络(多灸,面广)
——湿:化湿止痛(穴,经,药)
——瘀:祛瘀蠲痹(穴,经,药)
 
2. 以经脉辨证而施灸
3. 以脏腑辨证而施灸
   背俞穴
4. 以督脉而施灸
5. 以夹脊穴而施灸
6. 以偶刺法而施灸

​

吴中朝教授 ▏​颈肩筋膜炎疼痛综合症2 艾灸保健与临床攻略系列之四十七 ​

纽约中医论坛群

2022年《微信讲座》#018

【艾灸保健与临床攻略系列之四十七】
疼痛病艾灸系列攻略之十七:

颈肩筋膜炎疼痛综合症

主讲:吴中朝教授
主持:胡娟老师
录音:李麥克医师

美东时间
2022年4月20日周三晚8:30
北京时间
2022年4月21日周四早8:30
主场:纽约中医论坛1群
同步转播:纽中论坛各群
颈肩部筋膜炎疼痛综合征艾灸方略2
根据中医理论、临床经验,制定与应用艾灸方略
1. 手之阳经理论艾灸法
2. 手之阴经理论艾灸法
3. 枕项功能带说艾灸法

在2005
年本人提出背俞穴功能带学说之后,经过十余年的不断完善发展,又提出了枕项功能带理论。可试用此说对于颈肩部筋膜炎疼痛综合征制定、应用艾灸方略。
4.经筋郁滞理论艾灸法

头颈部筋膜及经筋在本病治疗中的有重要作用。针对经筋诊察,本病患者的经筋循行上往往都有一定的压痛、紧张、拘挛、放射痛或结节,是非常有必要进行艾灸舒解的部位。

六个强调:

强调筋肉的起止点
强调筋肉的覆盖面
强调筋肉的层次性
强调筋肉的功能性
强调筋肉的联系性
强调筋肉的刚柔性

5.阻力验定理论艾灸法
6.激痛牵应理论艾灸法
7.周痹寒掣理论艾灸法

《铜人输穴针灸图经卷四肩膊部》有载:“周痹气注肩膊,拘急疼闷。”
《针灸聚英卷一上手太阳》:“肩胛痛,周痹寒至肘。”
艾灸相对于中药,也正是温法的最好应用。同时,并可将上述中药根据证情而而隔药粉灸。

8. 结而不通理论艾灸法

清·沈金鳌
,《杂病源流犀烛诸痹源流》:“痹者……壅蔽经络,血气不行,不能随时祛散,故久而为痹。”
《灵枢》曰:“结而不通者,此于身皆为痹。”
《灵枢刺节真邪》:“痹于皮肤之间……留而不去,则痹。”

9. 气虚邪留理论艾灸法

《素问举痛论》篇:“寒气客
......,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
10. 捏其上得便快艾灸法

唐代孙思邈《千金方》“虚损”、“诸风论”等篇内容中,主张灸以温暖的方法治疗气血不得宣通之病。他提倡取阿是穴:“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或痛,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此处,强调以灸痛点(本病相当于激痛点为主)。

11.颈肩臂一体理论艾灸法

朱丹溪 
《脉因证治肩背痛》所描述的:“病则颈肩背肘臂外后廉痛”与典型的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即可用颈肩臂一体理论艾灸法。
12.伤寒太阳病理论艾灸法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吴中朝教授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艾灸保健与临床攻略系列之四十六 ​
纽约中医论坛群

2022年《微信讲座》#013

【艾灸保健与临床攻略系列之四十六】
疼痛病艾灸系列攻略之十六:

颈肩筋膜炎疼痛综合症

主讲:吴中朝教授
主持:胡娟老师
录音:李麥克医师

美东时间
2022年3月23日周三晚8:30
北京时间
2022年3月24日周四早8:30
主场:纽约中医论坛1群
同步转播:纽中论坛各群
讲课提纲

颈肩部筋膜炎疼痛综合征艾灸方略

一、颈肩部筋膜炎症状、病机与艾灸方略制定

(一)颈肩部筋膜炎疼痛综合征症状与艾灸方略制定
颈肩肌筋膜炎又称颈肩肌纤维织炎或肌肉风湿症,一般是指筋膜、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引起肩背部疼痛、僵硬、运动受限及软弱无力等症状。

颈肩肌筋膜炎不仅多发于投掷、篮球、排球、网球、羽毛球、游泳、举重等运动项目,而且在普通人群中也较为常见。由于颈肩肌筋膜炎对人的日常生活和运动都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现今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大面积使用,办公人群,更是本病症大量涌现。

1990年Simons提出筋膜炎疼痛综合症,主要诊断标准有5条,次要标准3条

1999年Simons等人在年重新定义的诊断标准,根据该诊断标准,如果符合五个主要诊断标准和至少一个次要诊断标准则诊断成立。

相对于颈肩部筋膜炎疼痛综合征的标准:

主要标准:
1 . 局部自发性疼痛; 
颈肩部会发生自发性疼痛或不同的疼痛变异反应
2.      自发性疼痛或感觉异常发生在激痛点区域;
颈肩部有激痛点,上述区域自发疼痛与感觉异常
3.      可触及受累区域肌肉紧绷或呈条索状;
颈(项)肌群与肩部肌群紧张,可触及条索状
4.      压痛点沿紧张的肌肉或条索分布;
颈(项)肌群与肩部肌群,有压痛点沿紧张的肌肉或条索分布
5.      有一定程度活动度受限。
颈(项)肩关节与颈肌、斜方肌等相关肌群有一定程度的活动受限

次要诊断标准:
1. 反复出现自发性疼痛和按压激痛点时感觉异常;
颈肩痛病程持续,反复发作,自发性疼痛和按压激痛点时感觉异常
2.      横抓肌肉或针刺激痛点时可引发至少一次肌肉颤动反应;
颈(项)肩关节与颈肌、斜方肌等相关肌群,横抓肌肉或针刺激痛点时可引发至少一次肌肉颤动反应
3. 拉伸肌肉或者激痛点注射可以缓解疼痛。
颈(项)肩关节与颈肌、斜方肌等相关肌群,拉伸肌肉或者激痛点艾灸等可以缓解疼痛

从以上标准来看,有征可判,有形可诊,有痛可触,有位可依,皆是艾灸方略制定之依据。

虽然国外有研究发现,但到目前为止,可采用的诊断标准,并没有被广泛接受的生化、电生理或影像诊断,仅有临床诊断标准,因此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对本病诊断至关重要。

(二)颈肩部筋膜炎疼痛综合征病机与艾灸方略制定

西医:
症状体征的病理机制—--主要来源于激痛点和紧张带。
我国软组织外科专家提出“软性学说”,认为软组织粘连是造成疼痛的主要原因,如果是急性损伤,组织附着处的神经末梢将受到创伤性无菌性炎症刺激引起疼痛,慢性劳损长期叠加的效应也将形成无菌性炎症而引起疼痛。
中医:
本病机制更多地落实在经筋病症、经络病症、痹症等方面。病因与外感、劳损等有关。
病名
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症状繁杂,在古代医学文献中无专有病名。与本病临床表
现相似的病有“痹证”、“项强”、“颈肩痛”、“肩痛”、“肩背痛”、“项背强”等。

二、颈肩部筋膜炎疼痛综合征艾灸方略
结合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因病机以及临床症状特点,可以将本病归于祖国医学的经筋病证与“痹证”等范畴。
“不通则痛”,“不通则挛”,“不通则拘”,“不通则碍”,“不通则结”。
(一)引经典记载制定与应用艾灸方略
《扁鹊心书》记载:“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灸法温经通络、行气活血,在治疗颈肩筋膜炎痛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许多临床单用艾灸或艾灸与其他疗法结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 艾灸至阴穴,以治头项肩痛兼痛
《素问·缪刺论》有云:“……令人头项肩痛,刺足小指爪甲上,与肉交者。”
2. 艾灸风府穴,以治颈项疼痛
《素问·骨空论》云:“大风颈项痛,刺风府。”
3. 艾灸风池穴,以治颈项不得左右顾盼
《针灸甲乙经》:“颈痛,项不得顾……风池主之。”
4. 艾灸天宗穴,以治肩部重疼痛上举受限
《针灸甲乙经》:“肩重,射臂痛,不可举,天宗主之。”
5. 艾灸肩井穴,以治颈项不可回顾
《针灸资生经》记载:“肩井,治颈项不得顾……天柱,治颈项筋急不得顾……天井,疗
颈项及肩背痛。”
6. 艾灸天井穴,以治颈项筋肉挛急不可回顾与颈项及肩背痛
《针灸资生经》记载:治颈项筋急不得顾……天井,疗颈项及肩背痛。”
7. 艾灸后溪穴,以治头颈项强痛不可顾盼
《针经指南》曰:“头项痛,拟后溪以安然。”
《针灸甲乙经》:“臂重痛,射挛痂济……颈项强,身寒,头不可以顾,后溪主之。”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针灸歌》:“头强项硬刺后溪。”
8.艾灸手三里穴,以治颈肩连及上背
《通玄指要赋》记载:“肩背疾患取肘前三里。”
9.艾灸合谷太冲穴,以治肩脊痛剧痛难忍
《席弘赋》提出:“手连肩脊痛难忍,合谷针时要太冲。”
10.艾灸天井天柱穴,以治颈项强硬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针灸歌》:“项强天井及天柱。”
吴中朝教授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艾灸保健与临床攻略系列之四十五 
纽约中医论坛群

2022年《微信讲座》#008

【艾灸保健与临床攻略系列之四十五】
疼痛病艾灸系列攻略之十五: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主讲:吴中朝教授
主持:胡娟老师
录音:李麥克医师

美东时间
2022年2月23日周三晚8:30
北京时间
2022年2月24日周四早9:30
主场:纽约中医论坛1群
​
同步转播:纽中论坛各群
筋膜炎疼痛综合征艾灸方略(一)

讲授提纲 正文:
一、筋膜炎概述与中医艾灸施治理论、方略
(一)筋膜炎概述
1.肌筋膜的解剖
特点:多广泛,多层面,分主次,有排列,有厚薄
——有经筋的生理结构基础:运动,滋润,营养,协调,层次,有序,阴阳
——故有艾灸的理论基础
2.肌筋膜的生理功能
特点:减少摩擦,约束肌腱,调节运动,保证运动,接受牵拉,移行肌腱
——约束筋肉,保证运动,协调平衡,结聚关节,联系整体,支撑胸廓
——故有艾灸的理论基础
3.肌筋膜的生理病理
特点:渗出,水肿,变紧,变性,增厚,失弹,粘连
——符合经筋的主要病理特征:肿、胀、痛、结、挛、厚、粘、硬
——故有艾灸的理论基础
4.临床表现
症状特点:疼痛,麻木,酸胀,僵硬,肿胀,拘紧,痉挛,条索,结节,怕冷,畏寒
——故有艾灸的理论基础
1990年Simons提出MPs的主要诊断标准有:
(1)主诉单或多区域疼痛;
(2)主诉疼痛或肌筋膜触发点的牵涉痛、预期分布区域的感觉异常;
(3)受累肌肉触诊呈绷紧带状感;
(4)沿绷紧带状区走行的某点呈剧烈点状压痛;
(5)测定时存在某种程度的运动受限区。
(二)筋膜炎艾灸施治理论与方略
1. 以痹症而论灸
中医历代文献对本病多按其临床症状定义与分类。
《素问•痹论》篇始称为“痹”‚并列有专篇详细的论述了本病的病因病机、分类、证候。
《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认为风寒湿热诸邪合而致病是痹证形成的机理。
《素问•痹论》进而指出“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
以上都是本病施灸理论与方略制定的原则。
风寒湿邪,留居经筋——艾灸当施
游走——直接灸治以祛风——治血以灸而祛风——补肺施灸以固卫--艾灸玉屏风
痛剧——重灸长灸以祛寒——补肾培本以温阳
重着——直接灸治以祛湿——健脾以化湿
2. 以辨证而论灸.
(1)筋膜炎因痰瘀互结而施灸
代谢病,肥胖,缺少运动,久享空调,减肥太过,坏死性筋膜炎多伴糖尿病等
(2)筋膜炎因精血虚损而施灸
女性,产后,老人,病后,劳损后,大量运动后
(3)筋膜炎因肝脾不调而施灸
(4)筋膜炎因正气亏虚而施灸
(三)筋膜炎艾灸施治理论与方略特点
十大要点:
1. 有限病灶灸
2. 肿胀部位灸
3. 压痛穴位灸
4. 牵涉源头灸
5. 拘挛筋肉灸
6. 阿是痛点灸
7. 扳机动态灸
8. 多位次序灸
9.经筋理论灸
10.痹病辨证灸
​
吴中朝教授 ▏三叉神经痛(4) 艾灸保健与临床攻略系列之四十四
​纽约中医论坛群

2022年《微信讲座》#004

【艾灸保健与临床攻略系列之四十四】
疼痛病艾灸系列攻略之十四:三叉神经痛4

主讲:吴中朝教授
主持:胡娟老师
录音:李麥克医师

美东时间
2022年1月26日周三晚8:30
北京时间
2022年1月26日周四早9:30
主场:纽约中医论坛1群
同步转播:纽中论坛各群
​2022年新年开讲

(5)周围神经病变导致中枢系统的功能发生紊乱学说
赵云富等发现疼痛发作时患侧颈外静脉血中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明显升高‚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含量显著降低‚痛支神经组织中SP、CGRP免疫反应阳性颗粒的数量、总面积均显著多于非痛支神经组织。

推测可能TN发作时快速过度释放SP、CGRP、VIP等神经肽而导致阵发性剧烈疼痛。在外周由于SP、CGRP、VIP的作用‚导致致痛致炎物质的积聚进一步刺激传导伤害性信息的传入纤维这些刺激经过一定时间的总和后再次爆发新一轮的疼痛。
由此可见‚由于周围神经的病变导致中枢系统的功能发生紊乱‚而中枢痛觉调制系统功能异常、神经递质分泌紊乱又可加重周围神经的病变‚两者互相作用、密不可分。
根据本学说,艾灸可调节周围性病变可累及的中枢系统的功能紊乱。
艾灸方法

(6)免疫因素参与学说
近年来研究发现在周围神经的脱髓鞘病变过程中‚免疫
因素也是促进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认为EC的突起或塌陷、淋巴细胞粘附使免疫反应增强‚加重和加速了神经纤维的脱髓鞘病变。
根据本学说,艾灸可调节免疫因素。
艾灸方法

9、基于西医治疗理论施灸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故治疗也多是探索性质。

(1)西医首选抗惊厥药物如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对艾灸启示
卡马西平类为精神神经类用药:艾灸:宁心安神以止痛;调节元神以止痛
临床药物治疗首选抗惊厥药物如卡马西平等。然而,约 10% [5]的病人对口服药物治疗无效,或伴随着严重的不良反应。提示艾灸要个性化、精准化辨证施治。

(2) 抗癫痫药物治疗对于艾灸启示
在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中,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佳,而采取新型抗癫痫药物加巴喷丁,与传统药物卡马西平相比,更能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感,且获得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则更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提示:艾灸按抗癫痫病类施治方略

(3)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术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RFT) 对艾灸启示
多种手术治疗方法也在不断的发展,CT和诱发电位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大量的研究表明射频热凝术术后病人三叉神经疼痛的缓解率高于其他诸多手术方式。
低温度下 (60℃~65℃) 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特别是 V1 分支)是切实可
行的。65℃~75℃是当今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的主流温度选择,低复发率为其主要优点。采用该温度既可以达到较高的疼痛缓解率,又可保证较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的较快恢复,从而提高病人术后的满意度以及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在该温度区间中射频热凝术温度选择多集中于 70℃~75℃。在疼痛缓解率无差异的前提下,60℃~69℃温度组侧重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 70℃~75℃温度组更侧重于降低疼痛的复发率。表明艾灸正是最佳适应方法。艾灸可以尝试瞬间温度应用上述温度。

(4)A 型肉毒素治疗三叉神经痛
有科学数据显示 A 型肉毒素对三叉神经痛具有很好的疗效作用, 但是其中的作用原理还需要长时间的研究与探讨。

目前,研究学者对于 A 型肉毒素治疗三叉神经痛已有了深层次探用索,而肉毒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也逐渐被患者接受。降低疼痛的机制有诸多其他方面,包括减少外周炎性介质的排出、Na+通道失去活性、降低瞬时感受器电位(TRP)通道的生成、反向轴突运输和转胞吞运输等。

注射 A 型肉毒素亦会产生某些负面影响,如患者可能会产生一些疑似感冒的症状,有患者会发生咬肌麻痹、饮食困难、食欲下降甚至颈部肌肉肌无力等现象,甚至有部分患者会发生作用处的肌肉萎缩,有学者认为上述现象可能与 A 型肉毒素其他作用或副作用相关。


艾灸启示:艾灸温痛、温运、温化、温升、温润、温经、温调等效应等亦合其机制。

(5)西医封闭治疗对艾灸启示
艾灸可以温经止痛,持续施灸至不痛为止

(6)西医伽马刀治疗对艾灸启示
伽玛刀(Gamma Knife)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根据立体几何定向原理, 将颅内的正常组织或病变组织选择性地确定为靶点,使用钴-60 产生的伽玛射线进行一次性大剂量地聚焦照射,使之产生局灶性的坏死或功能改变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艾灸则是定点定向透达。不用手术刀的手术,侧重于功能调整。
方法:

三、防止三叉神经痛复发艾灸方略

杜渐方略 循因、灭萌
去灶方略
治气方略
灸量方略
联动方略
擒王方略
群狼方略
蜘蛛方略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Author

    纽约中医论坛

    Archives
    ​​

    August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January 2022
    August 2021

    Categories

    All

    RSS Feed

We Would Love to Have You Visit Soon! Hit Subscribe Below to Join As A ATCMS Member!


Email

atcmsny@gmail.com
  • Home
    • About
    • Donation
    • Contact Us
  • News & Blogs
  • Member Events
  • Lectures & Seminars
    • Zoom School - Feb 2023: 第1讲 骨伤专题
    • Past Events >
      • Zoom School - October & November 2022: 日本特色针灸法
      • Zoom School - August 2022: 高信拱医生针灸医师必备临床解剖-讲座系列第三季
      • 第4届医林大会 - March 2022
      • 2021年 第九讲 - Dec
      • 2021年 第八讲 - Nov
      • 2021年 第七讲 - Sept
      • 2021年 第五讲 - June
      • 2021年 第四讲 - May
      • 2021年 第三讲 - April
      • 2021年 第二讲 - March
      • 李颂华教授学术讲座
      • 2020 Zoom Lecture 1
      • 2020 Zoom Lecture 2
      • 2020 Zoom Lecture 3
      • 2020 Zoom Lecture 4
      • 2020 Zoom Lecture 5
      • ATCMS 12th Annual Conference, Installation Ceremony & Chinese Medicine Festival Gala
      • 【2020年春季学术讲座】
      • 【2020年春季学术讲座】ME
      • 【2019 WINTER LECTURE】ME
      • 【2019 WINTER LECTURE】
      • 【第二届针灸痛症高级培训班暨金匱要略治痛和妇科疾病的选方应用】
      • 【第二届针灸痛症高级培训班暨金匱要略治痛和妇科疾病的选方应用】ME
      • 【章瑛教授-美容美体精准针灸】
      • 【章瑛教授-美容美体精准针灸】ME
      • 【王富春教授针灸临床特色讲座】
      • 【王富春教授针灸临床特色讲座】ME
      • 医林大会系列(一)
      • 医林大会系列(一)会员专享
      • 【符仲華博士首次美国傳授浮针和演示】
      • 【符仲華博士首次美国傳授浮针和演示】会员专享
      • 【 SEMINAR - Dr. Fu's Floating Needle Technique 】
      • Pain Management Forum
      • NE【王启才教授纽约学术讲座和演示】
      • ME【王启才教授纽约学术讲座和演示】
      • 【2018年冬季学术讲座】
      • 【2019年春季学术讲座】
      • 【2019年春季学术讲座】ME
      • 【 健康保险可携性及责任法 】
      • 【2019年春季学术讲座】
      • Zoom School - June 2022: 钟士元--易罐治疗临床各种病症的思路和方法
  • Up Coming